[評論]M&K Sound 調音心得分享 讓你正確認識和玩好多聲道喇叭
因為在新視聽雜誌工作,我們跟 M&K Sound 代理商愷銳老闆朱先生很熟,大家都知道,M&K Sound 在多聲道劇院喇叭裡面是非常顯赫的品牌,因為性能優異,成為許多好萊塢大片音效後製的監聽喇叭,這些豐功偉業我們說過很多次。
而朱先生更令我們敬佩的,是他對於聲音的執著,和對調音研究的努力不懈,他的視聽室永遠看起來是亂的,因為他永遠在搬動各種材料,研究各種的吸音、反射或擴散的效果,以追求最極致的表現!而且每回有新發現,都會很熱情的邀請我們去聽,他的研究精神和熱忱,比很多我認識的發燒友還深。
這兩個月,朱先生又在系統中添加了生力軍,經過一番調整,找到了他心目中更好的聲音,再次請我們去鑑賞。 結果這次體驗還真的很不一樣,上個月的試聽,我們一坐下來,他播放的不是打打殺殺的電影片,而是兩聲道音樂片,並讓我們也播放自己熟悉的片子,期間我們播放了小編制、大編制、人聲、流行樂,接著還放了多聲道音樂片(交響樂),最後才是電影片。結果我們深刻體認,現場這套以 M&K Sound 喇叭所組成的系統不是只能放電影,絕對也能表現音樂,其性能完全不會輸給以音樂為主的兩聲道喇叭。
好在哪裡呢?播放音樂時,背景非常乾淨,細節浮凸具體,這種安定、不毛躁的感覺不像尋常的劇院系統,而是非常優異的兩聲道系統。
再來,現場的音場相當寬,聲音是寬鬆、有餘裕、不緊繃的。播放人聲時,人聲是厚實而濃重的,型體輪廓清晰細緻,有重量感、有形體感、有存在感。如果是播放交響樂,則可以聽到很深的音場,裡面的樂器都有很清晰的定位,可以數得出來一個一個的演奏者,而且質感相當好,演奏起來流暢、滑順、清晰,完全不粗糙,沒有雜質感。
現在很多人對於多聲道系統有誤解,以為多聲道喇叭「只能」播放電影音效,想聽音樂一定要用兩聲道喇叭,甚至是大型Hi-End喇叭,真是如此嗎?現場的聲音表現可以翻轉很多人對多聲道系統的成見。筆者這個月又去聽了一次,這次又讓我感到驚訝,因為這次展現出來的極低頻表現是筆者聽過數一數二優異的,能量非常的強勁、紮實,而且延伸也很棒,播放某些低音域的音樂可以有明確能量「捲褲管」的效果。而且更棒的是,低頻非常非常的乾淨,我感受到了紮實力量,但沒有聽到一絲多餘贅肉,低頻有著漂亮的線條,層次非常豐富,而且速度很快,即便聲音開得很大,空氣中充滿能量,也絲毫不見混亂的跡象,這幾乎已經是超低音調整的最高境界。
↑ 朱先生表示,現在很多人以為聽音樂就是要採用兩聲道Hi-End喇叭, 事實上並非如此,真正的好系統應該是「衛星喇叭+超低音」的型態, 如此配置不僅有利於調音,也有利於功率上的匹配,更容易讓喇叭呈現出最好的效果,而這些是有科學根據的。
那現場用的是什麼超低音喇叭呢?我以為是12吋,沒想到答案竟然是一個8吋,而且還是扁箱身的嵌入式超低音…這怎麼可能呢?!真的是太扯了,沒實際聽過真的很難相信。到底是怎麼調的?為什麼劇院系統能發出超越兩聲道喇叭的高級音質?為什麼一個8吋嵌入式超低音能有這麼強勁、快速、乾淨、不輸12吋的表現呢?我們決定請朱先生透露一些調音上的想法,請他告訴讀者朋友,該如何正確的玩好多聲道、找出好聲音。
↑ 這就是IW-28S嵌入式超低音的正面,如果是一般正規的嵌入式做法,應該只會在牆面上看到正面,如果再搭配網罩,甚至可以把超低音喇叭隱藏起來
「衛星喇叭+超低音」才是最有潛力的系統
話題一開始,朱先生表示,觀念很重要,系統的組成很重要,必須從基礎來談起才行。很多人有一個錯誤觀念,聽音樂一定要用高價的兩聲道喇叭,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就系統組成來說,「衛星喇叭+超低音」才是最有潛力的系統。
↑ 在專業的劇院、演唱或表演領域,很多都是採取「衛星喇叭+超低音」的配置,試想一下,如果這麼多的喇叭全部都必須發出極低頻,而且全部都必須吃大量的功率,那在調音和搭配是多麼困難的任務。「衛星喇叭+超低音」的型態才是最有效益的作法,而且表現範圍寬廣,無論是聲音的質感、環繞包圍感、或電影音效的氣勢,統統都能辨到。
為什麼?朱先生表示,因為喇叭不是一放進空間就會有好聲音。任何空間都會影響聲音,空間的尺寸、格局、大小會影響低頻,而空間牆面的吸音、反射、擴散會影響中高頻段,所以一定要調音,而調音的基礎就是喇叭的擺位,也就是找出喇叭在空間裡頻率響應最好的位置。而在擺位的過程中,最重要、也最難處理的就是低音,因為低頻會牽動其它頻段,會影響整體表現。
而低音會受空間尺寸的影響,所以低音表現最好的位置往往只有幾個,而且很可能低音效果最好的位置,跟中高音效果最好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傳統兩聲道喇叭(尤其是落地式),一只喇叭就包含高、中、低音,擺位時等於同時移動高、中、低音,要一次到位幾乎不可能。低音調好了,它的位置可能不利於中高音。高音調好了,也可能換低音表現不理想。而且一般的居家空間還要考慮生活動線、美觀等問題,落地喇叭想移來移去找出最佳擺位,真的是難上加難。
而「衛星喇叭+超低音」的系統就不一樣,超低音與中高音是分開的,所以可以進行更自由的擺位,例如左右聲道可以配置在最適合它們表現的位置,而超低音不用「在同一位置」,它可以在空間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所以有更大機率找到高、中、低音都理想的位置,創造出最好的聲音,也就是頻率響應平直,各頻段能量都均衡的位置。再來,隨著空間型態不同,「衛星喇叭+超低音」還可以靈活配置,例如有些空間需要較大的超低音,有些空間需要較小的超低音,或有些空間需要多只超低音,這些都能靈活來搭配變化,傳統型態的兩聲道落地喇叭就顯得綁手綁腳,不可能做這樣靈活的變化。
↑ 為什麼 Torus Power 電源處理器的效果這麼好?答案就是非比尋常的用料,其母公司Piltron 是專門為醫療器材或專業領域製作變壓器的公司,不僅用料極好,而且能設計出非常高規格的特殊製品,有業內朋友就說,光是這個超大變壓器要做到這種尺寸,治具可能就要破百萬呢。
與擴大機的功率搭配更輕鬆、更有彈性
朱先生接著說到:再來還有一個好處,很基本,但很重要,就是喇叭與擴大機的功率匹配。相信大家都知道,高、中、低音單體對於前端擴大機的功率需求是不同的,低音的需求最大,中音次之,高音最低,如果採用傳統兩聲道喇叭,尤其是大型落地喇叭,那麼擴大機就必須同時驅動高、中、低音,低音單體吃功率很兇,加上分音器的耗損,就不容易被完整驅動,此時,喇叭的表現就是打折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扭曲的,在這樣的狀況下怎麼可能聽到好的聲音呢。有些人以為,那採用效率好一點的擴大機就行了,例如D類擴大機,這時又會帶出其它問題。很多傳統設計的D類擴大機,音質往往是比較遜色的,比不上AB類或A類擴大機,等於有了推力卻犧牲了音質。那採用了A類擴大機,又可能面臨功率不夠的問題。如果要找到音質好、推力又很強的擴大機,那消費者往往要付出高昂的預算,這些作法都可能會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而「衛星喇叭+超低音」的組合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現今的超低音都是主動式設計,內含功率擴大機,且擴大機的功率輸出與低音單體都是廠商搭配好的,不會有功率不足的問題,絕對能讓超低音有完整表現。而在衛星喇叭部份,因為只需要負責80Hz以上頻段,對於功率需求比較低,消費者就能更自由的選擇擴大機,不僅更容易完整驅動,也更能追求好的音質。
↑ 除了調音之外,近期愷銳新代理了 Torus Power 電源處理器,也為這次的系統表現大大加分。我們現場請朱先生試給我們看,連接和不連接Torus Power的聲音表現真的是天差地別,也因為差距非常明顯,在高雄音響展展出時驚豔了許多參觀民眾和代理商。
朱先生問我們: 瞭解以上狀況,你們說哪一種系統容易找到正確聲音呢?當然是「衛星喇叭+超低音」這樣的系統比較有機會,但是這樣的系統長期以來卻受到很多誤解,認為它無法呈現好聲,只能播放電影音效,這些都是錯誤的。會有這些誤解,原因在於「衛星喇叭+超低音」這樣的系統一定要「調整」,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例如超低音要懂得用、要懂得擺位、要懂得分頻設定,要懂得與其它喇叭進行銜接…等等。很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肯用功,自然就無法聽到最完美的聲音。
放棄錯誤舊觀念吧,遵循專業 才能追求好聲
朱先生表示,其實在專業領域都是很推崇這樣的作法。哪些是專業領域?例如電影院或大型演唱會都是採用「衛星喇叭+超低音」的組合,這是全球很普及,而且很多專業人士參與的活動,而且就算是電影,也內含許多音樂成份,例如所有的電影都需要配樂,而電影配樂每年都有很多國際獎項在肯定、在審視。
另外,很多研究音效的單位,例如Dolby、DTS或THX,也是推崇這樣的作法,因為這是最有效、最靈活,最能在大型空間創造出正確聲音和音效震撼力的配置。
朱先生嘆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在專業領域大家對於什麼是「正確的聲音」都有一致看法,例如平直的頻率響應,各頻段的能量應該是均等的,這些都是有學理根據的。但是在家用音響領域,大家對於聲音的看法莫衷一是,大家對於三頻的比例各有偏好,對於聲音的表現缺乏一置標準,甚至某些所謂的Hi-End喇叭也是如此,導致有些消費者喜歡高頻多,有些喜歡中頻多…大家各自追求不同型態的聲音,這是很弔詭的,到底誰對誰錯,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應該遵循專業。
再來,就是要懂聲學物理現象,要懂調音。講到這裡,朱先生拍著胸脯說:如果讀者朋友不相信調音的效用,歡迎隨時來愷銳的視聽室,效果好不好,大家可以耳聽為憑。或者也可以找他解決空間或喇叭的問題,他可以親自帶著儀器、道具,到現場調給大家聽。
朱先生強調,有些生意人會跟消費者灌輸觀念:高價喇叭效果一定好,喇叭搬進家裡效果就會OK,這些都是錯誤的,任何喇叭都需要正確的調整,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既然如此,能不能透露一下現場8吋嵌入式超低音的調整秘技呢?
8吋嵌入式超低音,懂得玩照樣能令人驚奇
朱先生答道:很多人看到這類產品時,會直接就從它的外觀尺寸、箱體容積下判斷,直覺認為:呀!8吋的嵌入式超低音效果一定不怎麼樣,而朱先生這次的調整就是要證明給我們看,透過調整,就算是小箱體的8吋嵌入式超低音照樣能創造出驚人的效果,尤其我們是寫評論的編輯,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推翻我們內心的成見。
那到底是怎麼調出來的呢?朱先生表示,在調音的時候,絕對要將「空間」視為是發聲體的一部份,空間的長、寬、尺寸,喇叭與它之間的關係(位置)都會影響聲音,造成各種反射、吸收、擴散、增益、衰減…絕對不是單純在聽喇叭正面的直接音而已。
所以在調音時要知道,空間裡會有幾個「對極低頻響應最有利」的位置,只要能善用這樣的空間特性來強化低頻段,就有機會得到非常強勁的極低頻。
在此同時,也可能必須要視狀況加入低頻陷阱或採用其它手法來抑制空間的駐波,或吸收掉不必要的低頻能量,方能讓極低頻的線條更清晰、更結實。
朱先生笑著說:調音並沒有一套不變的方式可以遵循,只能說,在調音的背後,會有明確的科學根據,都是基於聲學與物理現象,但是調音手法有百百種,而他自己是根據現場的環境狀況、聲音表現,再思考應該採取的方式,重點在於:觀念要正確、方向要對,知道採用哪些方式會帶來哪些效果,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能找出正確的聲音,這部分沒辦法給大家簡單的標準答案。如果未來有實際的案例,有幫消費者進行調音或解決聲學問題時,他可以邀請我們再來採訪,屆時大家就能瞭解得更清楚。
講的有道理,有實際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而不是抽象討論,應該會對大家的理解更有幫助,那就請各位讀者朋友拭目以待囉。
技術服務諮詢
M&K Sound台灣總代理 愷銳音響 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2號2樓 | 電話:02-2726-1286
台中展示中心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709號 | 電話:04-2258-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