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X24T+V8 以三面發聲環繞喇叭組2.1系統 創造場面感超大的立體聲效果
影音實驗室
以三面發聲環繞喇叭組2.1系統
創造場面感超大的立體聲效果
M&K Sound X24T Tripole + V8
文/黃世煒‧攝影/方圓‧李春廷
有些玩家的兩聲道系統採用體型較小的落地式喇叭或是書架式喇叭,在播放音樂時,往往因為喇叭箱體先天的物理限制,使得低頻的延伸有所侷限,音樂的能量與氣勢出不來,整體音場不夠開闊大器,聽起來舞台規模很小,聆聽大編制交響樂演奏,永遠也得不到如同坐在前排的現場感。此時想要增加系統的低頻延伸以及整體音場規模感,又不想花大錢更換性能更佳的喇叭,加入一只超低音與左右聲道喇叭組成2.1聲道系統,會是一個相當實際的作法。
以2.1聲道系統來聆聽音樂,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擁有更大的空間運用彈性,大部分的落地式喇叭,如果想要獲得夠深沈的低頻延伸,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箱體容積與大尺寸低音單體,喇叭的體型不可能太小,想要購買這類的大型落地喇叭,還必須要先擁有足夠的擺放空間才行,問題是現代都會居住空間狹小,小坪數住宅當道,多數人家中不一定有地方能放下這麼大的喇叭,即使家裡空間夠大,家人也很難同意在家中放下這類龐然大物。這時候選一對體型較小的喇叭,再搭配一只性能優異的超低音,就能在聲音效果與空間運用上取得一個平衡點。
當然還是有些純兩聲道玩家不太能夠接受這樣的作法,他們認為多了一只超低音喇叭,在擺位與分頻上會造成更多問題。不過除了多聲道系統用的環繞擴大機之外,很多綜合擴大機也都設置了超低音輸出端子,2.1聲道的搭配組合的品牌喇叭也到處都看的到,可見有許多人早就已經這麼作,並不新鮮了,而本文要嘗試一 個不一樣的玩法,是以環繞喇叭所使用的三向發聲喇叭,來作為2.1系統的左右聲道喇叭來播放音樂。
不一樣的系統效果實驗
什麼是環繞聲道用的三向發聲喇叭呢?在多聲道系統之中,大多數品牌的喇叭都會同時推出大小體型不同的同系列喇叭,並推薦玩家使用小型的書架式喇叭來作為環繞喇叭使用(在空間與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用落地式喇叭當然也沒問題)。甚至經驗豐富的資深玩家,也能拿任一對喇叭來作為環繞喇叭,只要注意喇叭的音色能否與系統前方聲道喇叭銜接,基本上任何喇叭都能作為環繞聲道來使用,一般喇叭並沒有環繞聲道專用的問題。
許多專業的劇院喇叭品牌,並非直接拿一般設計的喇叭擺到後方作為環繞使用,而是為了環繞聲道的效果專門開發雙向、三向發聲設計的環繞喇叭,例如本文所用的 M&K Sound,其專利Tripole技術就是在喇叭左右兩側也都設置了單體,讓喇叭在發聲時,不但正面單體能夠讓聆聽者聽到正確精準的音像定位,兩側單體的聲音也營造了音場更為開闊的綿密包圍感,比起一般的單向發聲喇叭,使用這類技術的環繞聲道喇叭確實有更好的後方音場效果。
由於設計概念特殊,很少有人會用三向發聲的環繞喇叭來單獨作為左右聲道聆聽使用,但誰說這樣做不行呢?玩音響的樂趣不就在於尋找搭配、反覆調整,然後再用耳朵來驗收,慢慢調出自己喜歡的聲音嗎?秉持著這樣的精神,我們嘗試去發掘出各種搭配的可能性。當然,我也要強調使用三向發聲喇叭來組成2.1聲道系統並非正規的建議搭配,但卻是十分值得一試的有趣試驗。
體型輕巧的迷你三向喇叭
這次2.1聲道系統搭配的主角是 M&K Sound X24T Tripole,這款喇叭就是標準的三向發聲設計喇叭,不但如此,特別選用 X24T Tripole 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體型特別的小巧,喇叭的高度還未達16公分,是一款單手就能舉起的超迷你喇叭。這樣的迷你衛星喇叭,一般兩聲道系統來說根本不夠用,不可能營造足夠的音場氣勢,但在2.1聲道系統上就不是這麼絕對了,採用體型超小的喇叭反而能夠凸顯與聲音氣勢之間的反差,展現2.1聲道的巨大魅力。
X24T Tripole 在正面配置使用的是兩音路兩單體設計,分別為一只1吋高音單體與一只3.25吋中低音單體,單體為原廠開發的 EuropeanVIFA 高動態單體,分音器採用了「Phase Focus」技術,對單體發聲相位與頻率響應分析調整,能夠讓聲音更聚焦、使音像更精準。在兩側的部份則是分別使用一只3.25吋單體,請注意兩側的兩只3.25吋單體並非如同正面那只3.25吋單體一樣是中低音單體,而是中高音單體,只發出中音與高音的部份頻段,負責營造包圍感,發聲頻段與正面主要單體不同。
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一般喇叭在使用上是不分左右,能夠任意接到其中一個聲道,但這款喇叭是有分的,用在環繞聲道的時候,由於兩邊側面單體的相位並不一樣,喇叭的左右與擴大機連接時必須特別小心,喇叭的左右可別擺反了,在 X24T Tripole的背板上,也特別貼上一張標籤,用來標示朝前的單體方向,可見得方向確實是相當重要的。當用在2.1聲道系統上,喇叭擺在前方,情況有所不同,但我還是先暫時遵照 X24T Tripole 的左右標示來擺放喇叭。
優異的超低音是重點
而一套2.1聲道系統想要有好聲音,關鍵絕對在於一只優質的超低音喇叭,超低音的速度、能量等性能表現,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聽感,如果低頻不夠「乾淨」,音樂聽起來就會模糊、拖泥帶水,甚至影響到中高頻的清晰程度。如果超低音不夠低沈,音樂的氣勢與重量就難以表現,沒辦法表現極低頻的震撼感,就失去了2.1聲道的意義,還不如乾脆用一 對落地式喇叭就好,可以說超低音喇叭的表現決定系統的成敗。
M&K Sound 的超低音喇叭一直都是有口皆碑,但要搭配 X24T Tripole 也不好選太大的產品,本刊上期雜誌中由陸技術主編評測過的 V8 就是相當適合的選擇,它是 M&K Sound 的入門款超低音喇叭,採用密閉式箱體設計,搭配8吋長衝程單體、內建D類放大電路的 V8,不但低頻延伸可達 30Hz以下,8吋單體比起大尺寸單體更具速度優勢,再利用密閉式設計的內外壓力差使單體反應更靈敏。以1吋厚的MDF板來製作箱體,打造緊密的箱體結構,並採用鋼製單體框架,單體背後還另作補強,如此強化抑振結構,都是為了更乾淨的低頻表現。
至於超低音的擺位選擇,也是一門需要專文討論的學問,大部分的情況,由於超低音負責的頻率很低,低頻本身較無方向性,只要低頻覆蓋整個聆聽空間,不管擺在哪裡都不有明顯偏向的問題。但這次就是例外了,像搭配 X24T Tripole 這樣的小喇叭,規格上低頻下段延伸僅達 100Hz,超低音分頻點就不可能太低,我將V8背板上分頻旋鈕調整到 110Hz 的位置,因為分頻點較高,比較容易感受到聲音的方向,所以最後選擇將超低音喇叭擺放在左右聲道喇叭之間,雖然無法依靠牆面反射的邊界增益來加強能量,但至少不會有低頻偏向一邊的問題。
有如大型系統的音場寬度
既然是小系統的實驗,在前端器材的選擇上,我就不搭配太龐大的器材。擴大機的部份搭配的是 Yamaha WXA-50 無線串流綜擴,這台數位流擴大機擁有2.1聲道輸出功能,有單獨的超低音訊號輸出端子可連接超低音喇叭,用來作2.1聲道系統播放相當便利。
既然是2.1聲道系統,首先當然要來聽聽看低頻段的能量夠不夠,先播放 Ed Sheeran 專輯「X」裡第五軌Nina,試試電子鼓聲夠不夠強烈,前奏的鋼琴一結束,鼓聲一下,剛猛的低頻節奏就馬上撞擊過來,整體聲音的場面、低頻的力道與重量感,不知道的人大概會以為是擺在 X24T Tripole 後面的 Pioneer S-1EX 在發聲,這時我發現鼓聲位置太突出,已經稍微蓋過了歌聲與伴奏樂器,所以此時先將超低音音量降低一點,這時鼓聲的位置與量感就正常了,能夠自由調整低頻能量正是2.1聲道的好處之一。
經過低頻量感的調整之後,喇叭擺位試了幾個位置,播放「Evosound Audiophile Film Music – Hans Zimmer Greatest Movie Themes」這張由布拉格交響樂團及倫敦樂團所演奏電影配樂,在CD2第五軌的黑暗騎士配樂演奏,所聽到的低頻延伸與音場規模,簡直就是一套大系統,尤其是音場的寬闊度,這麼小的喇叭怎麼可能聽到這種開闊感,眼前的聲音畫面很大,用來表現交響樂演奏氣勢完全不是問題。
聲音的能量與氣勢完全沒有問題了,但聽起來略嫌刺激了一些,猜測可能是兩側的反射太多,我將視聽室裡的吸音板調整一下位置,移到 X24T Tripole 喇叭的兩側,稍作吸收,聽感上就柔順多了。原本的壓迫感不見了,寬廣的音場不但沒有縮水,演奏聽來也輕鬆舒服許多,可以感受各種樂器之間的細微和聲之美。
鑑聽喇叭一樣適合聽音樂
很多人認為劇院喇叭音樂性不足,不適合用來聆賞音樂,但以鑑聽喇叭起家的 M&K Sound,其製造的喇叭暫態速度快、能量強又有很好的細節表現,用這套2.1系統來播放趙聰「春江花月夜」一曲,無論是琵琶撥弦質感、空間泛音或是背景極沉的低頻音粒,各種聲音的形體、定位與細微的變化都很清晰。只要好好調整,喇叭中性的性格會忠實還原錄音原色,透過前端器材的搭配,聲音就會有不同的可能。
採用 X24T Tripole 來播放音樂,確實對於音場的橫向寬度相當有幫助,而且隨著 Toe in角度不同,得到的音場效果也會隨之改變,比一般喇叭更需要反覆的調整來找出最佳位置,比一般系統更考驗調整的耐心。
這套2.1聲道系統,確實表現出比我想像中更好的聲音規模,足以比擬大型系統,而且整套系統的體積非常小,需要的空間不大,只要一個小房間就能夠容納,非常適合空間有限的玩家,如果各位讀者也擁有三向發聲喇叭,不妨在家裡嘗試看看,也許帶給您完全不同的感受。
技術服務諮詢
M&K Sound台灣總代理 愷銳音響 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2號2樓 | 電話:02-2726-1286
台中展示中心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709號 | 電話:04-2258-1918